找到相关内容40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人的信仰与反信仰

    更少的义务和更具体的互惠服务为特征的弱关系信仰方式,可能与更多的非相似性神圣资源相联系,从而构成了中国民众在神祗崇拜层面上的多元性和多神特征,彼此能够相容。特别是当自我利用这种弱关系来表达自己的信仰、...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44255470.html
  • 评介吴汝均《佛学研究方法论》

    论》中便详论了知识的本质是“自己认识自己”的看法。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知识手段与结果是否同一;一是自己认识自己是否可能且这个论点的提出的重要性为何?  事实上,知识的形象与对象的相似性可以看作是...

    薛淑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0955619.html
  • 曾其海著:天台佛学(1)

    。本文就把二者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就把二者之间的相似性表述“天台佛学中的现象学色彩”。  (一)现象学的返回“事物本身”和天台宗的反观“实相”  胡塞尔也像笛卡儿一样,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一种方法,...

    曾其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02455937.html
  • 倪梁康:海德格尔思想的佛学因缘

    空”的涵义的影响,因为《禅:日本当前的佛教》的发表时间也是1925年。但无论如何,在此在的存在结构“Sorge”与佛教的“klesa”(烦、惑)之间的相似性实在太大了。熊伟将这个概念译作“烦”是有其... http://www.tecn.cn )   我们可以在海德格尔本人那里找到促使他对东方思想感兴趣的基本原因。例如在给雅斯贝尔斯的信中,他认为在古代东方思想中和在古希腊思想中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它们...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03055941.html
  • 从佛教的科学性看民生改善

    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模型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性,佛教哲学思想表现出与现代物理学的相对论、量子场论、靴袢理论等的惊人的平行性,说明东方哲人早已通过神秘直觉认识了世界实相。作者把科学和神秘主义看做人类精神的互补...

    文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12155967.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3)

    ,苏轼论杜诗似太史公《史记》,荔枝似江瑶柱,正是从“法眼”的角度来看二者的相似性。而这“法眼”,无疑是来自佛教平等无二、圆融无碍的观照方式。第三,惠洪在论述“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这一命题时,举例却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456020.html
  • 信仰如何构成宗教──“宗教市场论”与中国宗教的地域性经验

    宗教之限制。关系越弱,信仰者就越有可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精神资源,越有可能获取好的社会资本。  因此,以更小的亲密度、强度、交往频率、更少的义务和更具体的互惠服务为特征的弱关系,可能也应该与更多的非相似性...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0056190.html
  • 莫高窟第98窟及其对曹氏归义军时期大窟营建之影响

    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已经成了一种近似于规模经营,在政治与世俗的影响与作用下,也是在特定相关组织与机构的运作下,又在特定的对洞窟各个方面的时代要求下,总的方面洞窟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当然并不能因此而否定...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856275.html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

    总前福聚亦不成因。不能得真实果故。譬喻不及者。如有童女称为月面。女面岂能全类于月。以有光洁少分相同。彼前福聚即不如是。无少相似可为譬喻。此复云何。谓但受持文字之福。前福于此无相似性匪薄福人。而能听受此...

    德施菩萨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50857594.html
  • 水流常急境常静——浅论日本茶道中的禅宗思想

    的交流。特别是在文化的交流,因为中日两国的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共同性。在这方面谈到的最多是茶文化和宗教。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人民心灵寄托,但日本人的饮茶风尚是从中国传入的。茶在日本上升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73957741.html